2024-07-31
運動科學
98
運科元素融入訓練日誌之參考範例
陸康豪/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
在臺灣,從基層至大專校院,乃至企業隊、國家隊的運動員,許多學校或運動機構會要求選手每日須繳交訓練日誌,記錄每天的訓練歷程,也讓自己的教練藉由訓練日誌更了解選手的心得與回饋。依筆者過去經驗,許多訓練日誌的架構為(一)訓練目標、(二)訓練內容、(三)檢討與評估,形式多為空白欄位,由運動員自由撰寫。筆者過去擔任第一線實務支援的角色時,經常構思如何將運動科學輔助訓練的概念融合到訓練日誌中,包含:身體組成分析、疲勞監控、心理量表、訓練負荷量計算、營養品使用情形及運動傷害紀錄等,讓訓練日誌的內容不單純只有運動員自行陳述,應將運科元素融入訓練歷程。此外,筆者認為訓練(或比賽)日誌應有每日訓練前與訓練後兩種版本,再加上每週回顧一次的訓練週誌,這樣的歷程才更加完整。訓練日誌在設計上可加入填入數值的空欄位、勾選式表單及視覺類比量表(visual analogue scale, VAS),同時保留給選手自述的空白區塊,看起來雖增加了填寫頻率,但反倒更節省時間。
以下為筆者依過去資歷,再加上科學文獻佐證,自行設計的訓練日誌(週誌)參考範本,範例內容純屬虛構。
訓練/比賽前
運動員在展開今日的訓練(或比賽)前應先做好目標設定,若等訓練結束後才回想今天的訓練或參賽目標不是很怪嗎?在當天訓練之前,選手可能會接受一些運科檢測,像是身體組成分析或疲勞監控,以及主觀的自我評估或身體狀況描述等,這些都是在訓練前可記錄下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