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2-08
運動心理
533
受傷運動員的心理衝擊-Kubler-Ross悲傷階段理論之應用
黃鈴雯/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
「悲傷」是一種痛苦、傷心的情緒表現,含有懊惱、絕望與心碎的感覺,這種負面的情緒常與身體的疾病有關。本文參考Kubler-Ross的悲傷五階段(The Five Stages of Grief, 1969),從運動員的心理歷程出發,探討運動傷害帶來的心理衝擊與實務應用,提供運動員了解受傷時自身可能出現的情緒感受、教練及隊友們同理受傷運動員的心理感受,以利提供有品質的陪伴與支持。運動傷害的心理反應階段如下:
1.否認期
當運動員剛受傷時,常會出現短暫的否認心理,試圖說服自己「沒有那麼嚴重」。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,可能透過微笑地說「我沒事」表達,但如果停留太久,可能延誤治療時機。建議處在否認期的運動員有以下做法:
- 允許自己有短暫的情緒調適時間,不用勉強自己馬上接受受傷的事實。
- 尋求專業醫療評估,隨隊防護員、物理治療師,骨科醫師、復健科醫師等運動醫學專業人員。
- 著手規劃治療/復健計畫。
2.憤怒與懊悔期
當確認受傷事實後,運動員常會感到憤怒、懊悔,並且反覆回想受傷時刻。這時期的運動員可能會有以下想法:
- 對自己或他人(教練、隊有、父母等重要他人)感到憤怒。
- 不斷反芻思考「如果當時...就好了」、「想當初…應該要…」、「早知道…」、「為什麼是我?!」
- 質疑自己的訓練方式,有時候突破/進步與受傷可能是一線之隔。
3.沮喪期
面對訓練內容的不同、未來的不確定性,受傷運動員正在面臨孤獨、不安、擔憂、低落、無奈與沮喪,不需要討厭沮喪的自己,這是最容易被忽視,卻也最需要關注的階段。以下所需要面對的現實情況往往會導致明顯的情緒低落、無奈與沮喪:
- 無法參與常規的訓練,獨自進行復健課表,和團隊的作息不同調可能產生孤獨和孤立感。
- 傷勢的嚴重性可能造成錯過重要賽事,對於回場時機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、無力。
- 看見隊友逐漸進步,受傷運動員只能做復健課表,大幅降低專項運動的成就感。
- 對於未來是否能恢復到巔峰狀態的不確定性令人感到不安與沮喪。
4. 接納期
這個階段的情緒會進入到相對平靜的狀態,嘗試看見受傷已造成,時光無法倒轉到受傷前的一刻,日子還是要繼續下去。對於接納的正確態度如下:
- 接納不等同接受、認同、喜歡現在的狀態,是一種如實地看見,看見自己對於事件產生的看法、情緒和行為選擇,對於現況的描述不增不減。
- 體悟無法控制每件事,人生的無常,看見自己在受傷前曾辨識訓練或比賽可能帶來的風險,已預先做好萬全的確保,接納勇於突破與受傷可能是一線之隔。
- 不再抗拒受傷的事實,嘗試放下心中的糾結、自責和「早知道」的想法。
- 練習接納目前的身心狀態,例如:看見自己的難過和沮喪,並願意善巧對待自己、心疼自己,撫慰身體受傷所帶來的各種情緒,不用勉強自己要喜歡現在的狀態。
- 感受身體不舒服的部位,練習不評價自己的狀態,不用提醒自己「應該」或「一定」要趕快好起來。
5.重建期
運動員歷經感受情緒、辨識情緒、理解情緒,讓情緒流動,而不壓抑情緒,整理心情後,接納現況,並開始積極面對問題與復健過程。無論身體或心理的傷都需要照護,建議作法如下:
- 身體受傷的部位,請諮詢運動醫學專科人員,積極配合防護員的回場課表與檢測。
- 飲食修復受傷部位請諮詢營養師,補充營養保健品,加速患部的恢復。
- 生理狀態恢復諮詢運動生理人員,有系統觀察與監控恢復期的生理指標。
- 有關運動員的信心、動機、情緒調適、克服受傷的低潮或陰影、設定合理的過程目標與身心安頓請諮詢運動心理人員。
- 閱讀成功運動員的故事,了解運動傷害到回場的歷程,有助於掌握復健的進度跟目標制定。
圖1 受傷運動員心理衝擊五階段。
(圖:黃鈴雯/繪製)
參考文獻
- Kubler-Ross, E. (1969). On death and dying. NY: Macmillan.
- 李玉嬋、蔡宛芯、林斌慧 (2023)。悲傷的另類天賦。諮商與輔導,449,15-17。
- 黃鈴雯 (2024年11月24日)。運動傷害對運動員的心理衝擊[口頭發表]。2024台灣運動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,彰化縣,臺灣。
留言區